|
绿城桃花源印记《桃花源记》出自南宋陶渊明笔下,描写了一幅山清水秀,幽静风雅,与世隔绝的山水画,自古以来为历代文人墨客,官商失意者所追求向往,成为人们心中理想的美丽家园。借这首诗的文化内涵和意境,结合园林手法的创意,绿城集团推出了桃花源系列地产作品,为快节奏的现代人留出了一片躲避喧嚣世俗的暂栖之地,此次笔者浏览了南京绿城桃花源后,深有感触,结合园林手法和工艺的理念为大家从以下几方面揭开桃花源的面纱。 一. 对景 初到桃花源给人的印象就是该出现景点的地方必会让你有小惊喜,对景就是其中之一。有气势磅礴的造型黑松在路端头欢迎你,也有飘逸风趣的竹子在转角落随风轻舞,坐在美人靠上,不经意的一株小树会让你觉得体态优美不舍离座。用石笋高低搭配,白墙做背景,组成了一幅干净简洁的立体山水画。当你觉得到了庭院尽头了,转身看一棵含羞闭月的紫藤静静的在角落里随风摇曳,倍感惊喜。 二. 框景 在中式园林中框景是必不可少的园林手法,桃花源的框景让人印象深刻,有月亮门,花瓶门,梅花门,树叶门,八角窗,梅花窗等大小形状不一的门窗,在这些门和窗里,你可以通透的看到各种植物优美造型,也可隐隐约约的透过窗好奇的看到外面的景色,有些植物的枝条和树叶局部伸到框中,让人感觉到了含羞美的一面,留白的空间让你有无限遐想,每个门和窗的框组成了一幅活的照片,里面或有树,或有石,或有小品,这些元素构成了一幅幅活灵活现的立体山水画,美不胜收。 三. 假山 假山在中式园林中自古以来就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,用大小不一的石头组成了各种造型,在中式园林中起到了骨架和点缀空间的作用。桃花源的假山石头也如此,进门你可以看到气势宏伟,犹如仙境的假山石头群,这些群充分体现了太湖石“皱,漏,透,瘦”的美,或有泉水从山上急流之下,或有涓涓细流从石缝中丝丝滑落,或静静依靠在百年大树下,或在路转角处直立等待你的光临,这些石头每一个都具有独一无二韵味,加之各种植物的衬托,形成了变化无穷的景色,让人目不暇接。 四. 铺装 桃花源的铺装处处都透露出历史沉淀过的厚重,让人感觉到走进它就如走进中国园林历史的一条长路,这其中有粗犷厚重的石板小路蜿蜒伸到树林深处,也有精巧卵石小路引领你到亭子休息,这些路串联了各个景点,当你走在路上移步换景时,你会感觉到设计者的用心和匠人的细心,台阶前深埋露头的石头让人感觉它在此深睡多年,厚重的台阶让人下脚愉悦,古色古香的铺装平台上,各种花纹的走边,雕刻版的平铺,都合理的融入到了建筑和景观里,让你感觉不到轻浮。 五. 植物 中式古典园林必备植物松,竹,梅,藤等在桃花源里都有,这些植物虽不多,但每一棵都体现了它的韵味,这也是植物设计师用心挑选的成果,你可以看到修剪整洁的罗汉松,也可看到自然伸展的黑松,有鲜红奇特的羽毛枫,也有翠绿如玉的金镶碧玉竹,有柔软的紫藤,也有挺拔的木本锦带花,有柔美的南天竹,也有下垂的黄馨,有整齐的玉龙草,也有水中含苞欲放的睡莲,每棵植物都精心的被种植在了合理的位置,看不出人为的痕迹,“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”,这些植物充分体现了中式园林的美。 六. 建筑 古典建筑是现代建筑的大熊猫,当人们在轰轰烈烈的追求造型各异的现代化钢筋混凝土建筑时,千百年来的古典建筑仿佛被现代人遗忘了,静静伫立在某个角落,桃花源的建筑重拾了中式古典建筑的风格和理念,虽不如古人做的那样精巧别致,但在现如今嘈杂的现代建筑群中透露出了一股清风,白墙,铜瓦,棕褐色木作体现了经典的中式古建筑的特色,参天大树在这些建筑的陪衬下更显历史感,植物和石头在白墙的背景下更显优雅美丽,这些建筑群把空间分割得让人迷惑了,初入这些空间里你会常常感到“山穷水尽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,你只有慢慢揭开一个个空间的面纱,才能看到美丽的景色。 七. 小品 小品是园林景观中锦上添花的重要元素,桃花源的小品丰富多彩,有让人休闲而坐赏美景的藤椅,也有在吃过晚饭后让你消磨时光的摇椅,有设计师精心设计的串联式铜杯排水管,也有等待黑夜到来的小石灯笼,有石臼,铜门栓等等,这些元素点缀了美景,让人惊喜连连。 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”,每一个园林作品都是园林人精心的设计实施的成果,古人对桃花源的追随向往的理想延伸到了现代,我们怀着对古人的崇敬,努力把桃花源的美景搬到了文明的现代,可是快节奏的现代城市生活能给桃花源留有多少的余地呢? 下一个桃花源在哪里?
|